9月8日下午,西京学院图书馆一楼,齐新艳老师在这里讲授“死亡心理学”。在西京学院,不少学生都知道有这门听起来比较新奇和神秘的选修课,而身为西京学院副教授和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齐新艳也是“名人”。当天的课是本学期第一节课,容纳百余人的教室已坐满,还有人站着听课。 讲授“死亡心理学”,让大学生感知死亡,理解死亡,面对死亡,接受死亡,恐惧死亡,解析死亡,预知死亡,反抗死亡等,这样“挑战了死神,你会活得很好”,比如至少可以减少自杀。毕竟,作为一个成年人,“如果你连死亡都不能接受,怎么才能保证你人生精彩?” 讲授“死亡心理学”,实则是给学生上人生教育课,也是对大学生开展死亡教育,让他们学会重新审视自己,好好珍惜自己的生命,只要活着,就可以再来,失败了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没有机会从头再来。这种教育十分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性,只要这种教育能够成常态,必将让大学生受益终身。因为时下,大学生自杀事件时有发生,以致有些高校纷纷支招。比如高校要求学生与校方签订《学生管理与学生自律协议书》,明确规定:“学生本人对自杀、自伤引起的后果承担责任”。虽然这种生命免责条款无效,但从中折射出如何对大学生开展生命安全教育,防止大学生自杀行为,已经迫在眉睫。毕竟,有关统计资料显示,我国15岁至34岁人群死亡第一位原因是自杀,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,增强高校对大学生自杀行为的防范意识,是高校稳定与家庭完整的期盼。 印度伟大诗人泰戈尔说:“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”。生命教育是教育的基点,教育离开了生命教育,一切都会失去意义。而生活并不是永远“风正一帆悬”。生活中只有5%的比较精彩,90%归于平淡,还有5%让你感到难受。如何面对这5%的“难受”呢?恐怕就是考验一个人思想境界的磨砺石。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了,应该学会正确面对这5%的“难受”。而今,讲授“死亡心理学”,是对大学生灵魂的一次洗礼与净化,也是对大学生人生规划的一次警示。这种教育带来的不是恐怖,而是越过心理障碍后的一种气定神闲的睿智聪颖,阐释着生命教育的重大意义。 当然,给大学生上人生教育课,不仅是讲授“死亡心理学”,还有写遗书,到产房、墓地、殡仪馆等地进行实地体验生死,躺棺材,甚至举行葬礼体验生死亡等。比如,热销全球15年不衰的励志经典《卖掉法拉利的高僧》有则关于印度王公的故事:每天清晨起床后,王公都要做一个古怪的仪式,为自己举办一次别开生面的葬礼。在整个仪式中,他总是吟诵:“我的人生很美满,我要把握生活的每一天。”因为在他看来,生命是有限的,应该把每一天当做最后的一天来过,好好地珍惜。这不管是受到柏拉图的“哲学家就是练习死亡”的影响,还是受到佛教的《八大人觉经》的影响,这种正确面对生死的做法,正如讲授“死亡心理学”感悟生命价值一样,是一堂生命教育课,值得每个人拜读。 拥有心灵美,人生更完美! 心灵美 专业心理产品供应商 咨询热线:010-57790839 更多请点击: www.xlm525.com